元旦假期,北京各商场人流回升,节日氛围浓厚。 中新社记者 赵隽 摄
河南省当前感染高峰已过,但仍处于重症救治高峰;北京疫情态势已经趋缓,用药紧缺缓解,但门急诊、重症患者救治等方面工作任务依然艰巨;浙江省第一波感染高峰已经平稳渡过,接下来要聚焦防重症;广东省目前处于社区流行第一波高峰后的回落阶段,春节人员流动大,加上近期入境人员防疫政策调整,部分地区疫情可能有所波动,但出现大幅度反弹的可能性不大。
针对是否会出现新的高峰,国家卫健委疫情应对处置工作领导小组专家组组长梁万年表示,很多省份已经达到高峰,有些出现下降趋势。不排除通过春节流动引起比较大的第二波或第三波高峰的可能,但是概率比较小,即使有也不会是太大的波峰。
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指出,春运人员大迁徙会加速目前感染率尚不高的城市传播,农村更加薄弱,若大量的人口从城市流动到农村,会直接导致传染、感染风险增加,加重加快地区疫情传播。因此,春运后大概率会引起新一波感染小高峰。之前人员流动小、流动慢的偏远地区、农村地区需重点关注,相关部门需未雨绸缪,做好药品、医疗资源准备,以加强应对。
多地机场客流量回升 专家提醒做好个人防护
随着防疫政策进一步优化,今年春运客流量增长明显。来自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春运工作专班的数据显示,1月10日,春运第4天,全国铁路、公路、水路、民航共发送旅客3747万人次,环比增长0.9%,比2019年同期下降46.9%,比2022年同期增长45.1%。
多地机场客流量回升。武汉天河机场1月10日客流量达5.1万人次,这是2022年8月18日以来单日客流量首次重回5万人次。“乙类乙管”实施首日,深圳机场迎送旅客达10.4万人次,这是继去年9月30日以来单日客流量重新突破10万人次。春运以来,北京两座机场航班呈稳定增长趋势,春运40天预计保障航班6.74万架次,保障旅客824.9万人次。
1月8日,中国对新冠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根据国际疫情形势和各方面服务保障能力,有序恢复中国公民出境旅游。 中新社记者 侯宇 摄此外,文旅部办公厅11日发布通知,废止文化和旅游行业8项疫情防控工作指南,涉及旅行社、娱乐场所、剧院等演出场所、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剧本娱乐经营场所、旅游景区等。
中国疾控中心传防处研究员常昭瑞提醒,当前国内新冠病毒感染疫情仍处于不同流行阶段,仍需做好个人防护,科学规范佩戴口罩,尤其是进入医院、商场、超市、室内会场、机场车站等环境密闭、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乘坐飞机、火车、地铁等公共交通工具、厢式电梯时应全程规范佩戴医用外科口罩及以上级别口罩。
2023年春运拉开帷幕。 中新社记者 韦亮 摄脆弱人群集中场所仍是防控重点
实施“乙类乙管”措施后,重点人群、重点机构、重点场所仍然是防控重点。养老机构、社会福利机构等场所高风险人群较多、人员集中,疫情传播风险大。中国国家卫健委新闻发言人米锋在11日举行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要加强健康监测和早期干预,确保重症高风险人员能够及时发现、及时转诊、及时救治。
为及时发现养老机构、社会福利机构等脆弱人群集中场所的疫情,常昭瑞表示,这些场所每日至少开展两次全体人员的体温检测和新冠感染相关症状监测,要根据机构是否采取封闭管理,对机构内工作人员和被照护人员分类开展定期核酸或者抗原检测,如果出现可疑症状,要及时采取核酸或者抗原检测。
常昭瑞还指出,这些机构内部要分区管理,防止不同区域之间的交叉感染。在疫情严重期间,经科学评估适时采取封闭管理,防范疫情引入和扩散风险。疫情流行期间,外来人员进入机构时要提前预约,持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及现场的抗原检测阴性结果。要明确机构就诊定点医院,建立就医优先的绿色通道,对机构内感染者可第一时间转运和优先救治。(完)
天津湿地修复治理吸引候鸟“舞翩跹”****** 中新社天津2月3日电 题:天津湿地修复治理吸引候鸟“舞翩跹” 中新社记者 王君妍 天津环秀湖国家湿地公园,被群山环抱的开阔水面已结了厚厚的冰,一排排鸟类脚印密密麻麻地印在冰面上,形成一幅冬日“冰面画”。 图为航拍冬季下的环秀湖国家湿地公园。(无人机照片) 中新社记者 佟郁 摄在第27个“世界湿地日”,天津蓟州州河、下营环秀湖国家湿地公园正式授牌,标志着天津正式建成以4个湿地自然保护区为基础,5个湿地类型自然公园为补充的湿地保护体系。 “湿地被称为‘地球之肾’,在涵养水源、调节气候、维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有重要作用。”天津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湿地处处长郭秀民向记者介绍,目前,位于天津的七里海、北大港保护区已成为国家重要湿地,北大港湿地部分区域已被指定为国际重要湿地,全市湿地保护率达59%以上。 作为候鸟迁徙的重要枢纽,每年有大量候鸟自天津迁徙过境。 天津市滨海新区疆北湿地保护中心主任王建民是濒危物种东方白鹳的“超级粉丝”。曾成功救助过3只东方白鹳幼鸟并放飞的他,经常向记者分享南迁的三只东方白鹳的最新“打卡地”,以及有关候鸟与湿地的最新信息。 王建民发现,随着近年来天津湿地的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得到了改善,鸟类种类增加,东方白鹳的数量也变多了。 图为环秀湖国家湿地公园授牌仪式。中新社记者 佟郁 摄天津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迁徙过境天津的候鸟中,绝大部分为水鸟,喜欢在浅滩和浅水区觅食。为给候鸟提供充足食物,七里海、北大港、大黄堡、团泊湿地自然保护区分别联合科研机构,开展生物多样性和重要生态环境要素调查,及时掌握栖息地生态环境状况和候鸟食源情况,科学打造和调控适宜候鸟栖息的良好环境。 根据最新数据统计,天津市湿地总面积2886平方公里,其中陆域湿地2124平方公里,海域湿地762平方公里。七里海保护区完成了核心区苇海修复、鸟类保护、湿地生物链恢复与构建工程,通过自然恢复和人工辅助方式修复湿地植被1.6万亩。北大港保护区利用芦苇、盐地碱蓬等本土植物恢复湿地,治理外来入侵物种互花米草,结合生态补水和水环境治理,有水湿地面积由2017年的140平方公里增长到目前的260平方公里。 据介绍,“十四五”期间,天津将对《天津市湿地保护条例》进行全面修订,为天津市湿地保护提供法制保障;高标准编制实施《湿地保护规划》,加大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海洋公园等湿地自然保护地保护修复力度。 “要推进全市湿地保护,不断提升湿地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稳定性和持续性,让更多的湿地得到保护修复。”天津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二级巡视员许朝说。(完)
|